我的反省
曹詩崎
習慣是可以養成的,我一直半信半疑,因為我更堅信基因的影響力,有的人用左手寫字,有的人淚失禁體質,有的人喝茶喝咖啡就無法入眠,有的人一上課就走神,這些我都認為是天生的。也見過太多社會事件新聞里的主角從小就呈現反社會人格,見過身邊一些親朋好友任憑別人如何勸阻都依舊我行我素的行為,就連自己很多習慣明明知道不好,但是從下定決心更改到放棄可能最短的時候也就經歷了0.5天的時間。
習慣確實可以養成,但是是需要很多前置條件的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強大的自我約束力,而這在習慣最初養成的前1~2周是最困難的,更多人甚至撐不過三天。另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強烈的驅動力,想要達到什么效果,想要因為改變獲取什么,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。
現代人的手機真的很好玩,聊天看綜藝刷小紅書,占據了生活中太多的碎片時間,馬路上地鐵上餐桌上隨處可見“低頭族”,我自己也在多數時候也是其中一員,一有閑暇就掏出手機這種習慣甚至成為一種慣性,自己都無意識的情況下也要劃拉幾下,但是明明可以專心走路,回家更快更安全,地鐵上可以看看廣告看看人群看看周圍的新鮮事了解當下潮流,餐桌上更應該和朋友暢聊時事,嘻嘻哈哈度過珍貴的聚會時光。
現代人的奶茶真的很好喝,為了健康為了養生一天八杯水的倡導刻進了腦子,但是白開水不好喝,純茶不會品,于是三天兩頭必點奶茶,水量確實是夠了,但是可能離健康更遠了,大有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派。
現代人的的短視頻真的很有趣,1分鐘看完新聞,5分鐘看完電視劇,10分鐘感覺掌握了真理,殊不知大概率是平臺基于大數據精準推送帶來的“身邊即世界”的大型“信息繭房”,將人工智能根據自己喜好編織的謊言當做了真實,于是惰性和自我使得自己慢慢的只接收同立場觀點,缺乏多方位思考,變得偏執和自大。這樣的人群越多,謠言的傳播越順利,這其中已經釀成了很多悲劇,譬如人云亦云的網暴帶走的生命。
希望自己變得和真實世界更親近,溫暖的陽光、嘈雜的鳥鳴、路過的行人,都是比虛擬世界更值得關注的有溫度的鮮活;希望自己不要用借口來掩蓋欲望,奶茶也不是不可以喝,合理的放縱也是一種精神放松,但是要懂得克制的可貴,不要背離初衷;訊息的獲取要回歸經過高質量篩選的渠道,多閱讀,多交流,多思考,多表達,接收信息的同時也接受審判和糾錯。當這些成為習慣,我也就變成了更好的我。
以上為反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