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反省
沈晨曦
2016年9月27日我進入中財生生資本,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,我學到很多,收獲很多,以下是我今年的反省:
投資是有邊際的,但是研究沒有邊際。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,我一直是“打卡理論”的堅定實踐者,有所為有所不為。我知道自己有個缺點,就是眼里只有優秀的公司。超過我能力范圍和知識體系的公司堅決不買。但如果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行業研究員,這樣畫地為牢的做法是肯定不行的。之所以要花時間去調研那些相對并不優秀的企業。一是,為了交叉驗證,投資要從一個高度去俯視,要從行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。特別是調研交流時,提問要有深度和廣度,要環環相扣,而這深度和廣度沒有一定的學習積累是達不到的。二是投資研究的一個重點是企業的增量信息。投資賺的錢從哪里來,我認為就是預期差,你的判斷和整個市場預期的差。增量信息才會導致預期差,而要獲得增量信息,絕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幾個企業。三是人的頭腦天然會像身體排斥移植器官一樣拒絕不一致的信息,人類本能的趨勢就是固執己見,堅守自己所相信的東西。要打破這種偏見,就必須跳出自己的舒適圈,要多跑多聽多思考。
要培養自己對于消息的嗅覺和獨立思考能力。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現在財經投資類的信息實在是太多,常常讓我們不知道該相信哪種信息源。要從這些消息中提取有價值的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這也是研究工作的價值所在。所謂獨立思考能力就是要自己研究國家戰略規劃、各行業相關政策的原文,不要吃別人喂給你的飯。明年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順勢而為下仍然能保持獨立思考。
完成從發散思維到閉環思維的轉變。思想是需要不斷的循環反饋。一個想法,在沒有各種反饋之前只是一個想法,經不起考驗。只有當經過自己和他人從不同角度,不同維度所進行的反饋,這個想法才能成熟起來,而且還有可能在反饋循環中迸發出嶄新的想法。今年對我來說是一個思想的發散年,通過看一些企業,我有了初步的判斷,明年是一個思想的反饋年。反饋來自于市場的結果和同行的分享,希望能不斷更新,形成有生命力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