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反省
潘淑
校園的鈴聲還依稀響在耳邊,我卻已越走越遠。離開了學校,踏入了社會,感覺就像小河匯入了大海,有興奮、有迷茫。
作為畢業(yè)后的第一份工作,我深感慶幸,因為收獲頗多。在很多剛畢業(yè)的人都被經(jīng)驗所限困于狹小的辦公室時,我卻得以在外歷練。“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”,一味沉浸在書本的世界,永遠不會知道,原來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是如此的匱乏,只有運用到實際,方能顯現(xiàn)。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,我看了很多的項目,接觸了很多的行業(yè),也寫了很多的報告,從最初的不知所云,到后面的越來越有章法。對于一個項目的研究也不僅僅停留在項目資料的整理上,而是有了深入的理解與研究,對于一個行業(yè)的了解,也不只停留在網(wǎng)上搜集的行業(yè)信息或是其他機構的投研報告,而是真正通過調(diào)研行業(yè)的上下游企業(yè),從自己獲得的第一手資料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觀點。
在外考察調(diào)研期間,我學會了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,學會了從表面開始深挖本質(zhì),學會了避開融資者的“陷阱”,學會了深度的思考,學會了在一個又一個的項目中,一點一滴的積累知識和經(jīng)驗,從剛開始的仰望、駐足不前,到現(xiàn)在的從容淡定。
當然,工作中也常常會因為自己專業(yè)知識和社會經(jīng)驗的匱乏而導致一些錯漏。對于一個項目的思考研究還不夠全面,有的時候總會漏掉一些關鍵信息,導致項目的觀點比較片面。對待有些項目,會有主觀情緒在其中,而忽略了用客觀事實說話。
在工作中,“質(zhì)”與“量”沒有得到很好的平衡,并不是所有的報告都能保質(zhì)保量完成,有時候為了達到“量”的要求,會有幾個報告寫得比較倉促,達不到“質(zhì)”的標準。這說明我的效率還是不夠高,水平還是不夠,眼光終究不夠長遠。
在工作中,缺少時間去好好沉淀,好好總結經(jīng)驗,查漏補缺。工作以來的每個月都非常的充實,時間仿佛不夠用,即使是周末也常常被工作征用,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,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,思考自己的不足,思考如何改進,思考未來的方向。
雖然工作中碰到很多的問題,但我慶幸我堅持了下來。想想每個人的成功背后都少不了風雨的磨練,所有工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,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,最重要的是我們敢于直面問題,解決問題,讓自己在問題中得到成長。
明年又是一個新的開始,所有好的、不好的事都已經(jīng)過去了,我會用積極樂觀的態(tài)度,去迎接未來的每一次挑戰(zhàn)。新的一年,新的起點,新的面貌,我將憧憬更美好的明天,再一次踏上征程。